首页>唐诗三百首李白全集 > 于易水送人一绝

于易水送人一绝

目录

骆宾王此地别燕丹[1],壮士发冲冠[2]。

昔时人已没,今日水犹寒。

【注释】

[1]燕丹:即燕太子丹,战国末期燕王喜的太子。

曾为质于秦,不受礼遇,怨怒而逃归,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。

[2]壮士:指荆轲,战国卫人,刺客。

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载,荆轲为了报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,决意前去谋刺秦王。

临行,“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,皆白衣冠以送之。

至易水之上,既祖,取道,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歌,为变徵之声,士皆垂泪涕泣。

又前而为歌曰:‘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

’复为羽声慷慨,士皆瞠目,发尽上指冠”

发冲冠:形容人极端愤怒,头发上竖,把帽子都顶起来了。

【译文】

这是荆轲告别燕太子丹的地方,壮士慷慨悲歌发竖冲冠。

往时的人已经不在了,今日的易水还是那样清寒。

【赏析】

骆宾王一生坎坷,常为自己的遭际感到不平,这是他的一首悲愤之作。

易水河畔,他送别友人,此情此景不禁叫他联想到燕太子丹为荆轲送行时的悲壮场景,由是感叹道:而今荆轲虽已不在,但他那视死如归的气概还在,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还在!

骆宾王不满武则天的统治,一直有恢复大唐国业的雄心与抱负,只是时机尚未成熟,故心中有无限的苦闷。

诗题为“送人”

,实际诗人是在抒咏怀抱。

全诗格调慷慨激越,抒发了壮志难酬、悲痛难抑的情怀。

作者简介

骆宾王(622-684),婺州义乌(今属浙江)人。

七岁能诗。

高宗朝历任奉礼郎、武功主簿、长安主簿、侍御史。

因数度上疏言事,获罪下狱,贬临海(今属浙江)丞。

后随徐敬业起兵讨武后,敬业兵败,宾王被杀(一说逃亡不知所之)。

“初唐四杰”

之一,尤擅七言歌行。

有《骆临海集》。

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三卷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