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鲁祭孔子而叹之
李隆基
夫子何为者[1],栖栖一代中[2]。
地犹鄹氏邑[3],宅即鲁王宫[4]。
叹凤嗟身否[5],伤麟怨道穷[6]。
今看两楹奠[7],当与梦时同。
【注释】
[1]夫子:对孔子的尊称。
何为者:为了什么。
[2]栖栖:忙碌不安的样子。
这里指孔子周游列国。
[3]鄹(zōu]):春秋鲁国地名,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。
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,孔子出生于鄹地,后迁曲阜。
[4]“宅即”
句:相传汉鲁恭王刘余(景帝子)曾欲平孔子旧宅以广其宫,开工时闻金石丝竹之音,于是不敢再进行。
[5]“叹凤”
句:《论语·子罕》有“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,吾已矣夫”
之语,是孔子叹息自己生不逢时。
否(ǐ):蹇涩,不顺利。
[6]伤麟:相传鲁哀公十四年,狩猎获麒麟,孔子闻之而叹曰:我道穷矣。
[7]两楹奠:孔子曾经梦见自己坐于两楹之间受人祭奠。
两楹:指祭殿前的两根立柱。
奠:致祭。
【译文】
夫子您究竟为了什么,周游列国,忙碌不休?这故居原是鄹人的城邑,鲁恭王也曾在此将宫殿翻修。
凤鸟不飞来,您感慨命运闭塞;麒麟遭捕获,您悲叹宏愿难酬。
今日两楹之间庄严致祭,您梦中的情境却应验在身后。
【赏析】
唐开元二十三年(735),玄宗到孔子宅祭奠而作此诗。
孔子一生,复杂坎坷,这首诗从“叹之”
立意,写孔子凄惶不遇的一面。
首两句发出问语,孔夫子为了什么而一生忙忙碌碌的呢?三、四句是写经过鲁地孔子故宅,五、六句是叹孔子凄惶不遇,末尾两句写对孔子的祭奠,赞美孔子。
全诗运用了一系列孔子的典故和《论语》语意,叹息孔子生平的不遇,却也从中见出孔子毕生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
的使命感和献身于理想信念的精神。
句句是“叹”
,更句句称颂叹美。
诗句处处切题,章法整齐有序,格调雄健有力。
作者简介
李隆基(685-762),唐朝皇帝,唐睿宗李旦第三子,母窦德妃。
公元712年9月8日至公元756年8月12日在位。
庙号“玄宗”
。
谥“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”
,故亦称“唐明皇”
。
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(玄烨),多称其为唐明皇。
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,史称“开元盛世”
。
但后期沉湎于声色,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,使唐朝的国势走向衰落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